学习黄大发精神坚定村脱贫攻坚信心一、黄大发先进事迹1、人物介绍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小学文化,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XX省XX县区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今年83岁的黄大发是XX省XX县区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他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由于严重缺水,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非常困难。1958年黄大发当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后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1962年草王坝村的引水工程开始了,要把山那边的螺蛳河水引过来首先要凿一条一百多米长的穿山隧洞,黄大发带领村民们用铁锤和钢钎,摸索着一点一点开凿。历经二百多天,隧洞打通了,但是由于水渠过于简陋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在村民们灰心失望的时候,执着的黄大发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誓言。在黄大发不折不挠的努力下,1992年草王坝引水工程再次开工了。这一次建渠需要横跨三座大山和三处陡直的绝壁,在绝壁上面开凿要从悬崖顶上把人一点点往下放,然后悬在绝壁中间施工,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当时连请来的专业施工队都望而却步,但57岁的黄大发二话不说,把缆绳系在自己身上,让人拉着翻下了悬崖。黄支书当时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都能够像这样子下去,大伙和施工队都没话可说。施工队在前面凿壁打槽,村民们在后面挑土砌堡。沿着悬崖峭壁一寸一寸凿,一尺一尺敲,水渠一米一米向前延伸。1995年,这条总长近10公里,地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悬崖的“生命渠”终于通水了。清凌凌的河水第一次流进草王坝村,给村民带来了幸福的希望。黄大发带领村民奋斗了整整36年,终于实现了当初立下的第1页共3页誓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带领群众用36年时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实现了村民千年的梦想,结束了草王坝村“滴水贵如油”的历史。黄大发也被誉为“当代愚公”,当地群众以他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2、获得的荣誉称号曾先后被遵义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多次被授予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XX省第五届道德模范。20XX年入选“贵州榜样·最美人物”。20XX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XX年5月13日,XX省委授予黄大发同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XX年6月30日,被授予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称号。20XX年7月24日,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XX年9月,获得“20XX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20XX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类)。20XX年3月1日,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3、中央电视台的颁奖词感动中国20XX年度十大人物黄大发颁奖词。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第2页共3页二、xx村前段时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一)成绩1、连续三个月全镇第一2、政策基本落实到位3、“大走访”存在问题整改基本到位4、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满意度较高5、干部队伍经受了锻炼,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发挥较好(二)存在问题1、抓党建促脱贫促发展的意识还需提升。2、村级产业还比较薄弱。3、档卡资料还有待完善提高。4、村容村貌、户容户貌与上级要求的标准还有差距。5、走访入户、深入群众还需进一步加强。6、大走访发现的共性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7、村“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还需提高。三、深刻领会黄大发事迹精神为建设殷实和谐美丽街东而奋斗。1、学习黄大发为民情怀精神,带着感情做好脱贫工作。2、学习黄大发为党分忧精神,扛起党员干部肩上为人民谋幸福沉甸甸的责任。3、学习黄大发科学严谨精神,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4、学习黄大发脚踏实地精神,用绣花功夫做好群众工作。5、学习黄大发锲而不舍精神,久久为功,全面做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