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一、相关临床知识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可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等体症,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因此临床诊断一般不难;细菌学检验能明确感染病原,并提供有关抗菌药物对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等信息,有助于疾病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医院感染的监测。临床呼吸道标本中常见分离细菌见表1表1呼吸道标本中的常见分离细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韦荣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其他奈瑟菌微球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卡他莫拉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克雷伯菌真杆菌、丙酸杆菌、乳酸杆菌沙雷菌、变形杆菌放线菌、奴卡菌、结核分枝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不动杆菌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属细菌、嗜肺军团菌、气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拟杆菌、梭杆菌二、标本采集本室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一)采集方法1.自然咳痰法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牙刷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应≥lml。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2.支气管镜采集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均由临床医生按相应操作规程采集,但必须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3.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二)标本验收遇有不合格标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报告不合格标本拒收的具体理由。下呼吸道标本验收与拒收见表2。表2下呼吸道细菌学培养标本验收与拒收厌氧菌培养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咽试子、咳痰、吸出的分泌物厌氧菌培养无意义。标识错误申请单必须填写应完整。标本标识必须唯一,并与申请单相符,未标明采集时间、部位或检验要求等拒收。肉眼观察痰标本呈水样或唾液样,拒收。标本涂片细胞学检查白细胞数<10/低倍镜和鳞状上皮细胞数>25/低倍镜,提示该标本已污染正常菌群,建议重送标本。容器不符合规定标本容器必须符合规定,溢漏、无盖者拒收。运送不符合规定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超过2h拒收。双份标本同时同部位或同一天两份相同检测的标本(应与申请医师协商处理)。三、实验室检查(一)肉眼观察观察痰液的颜色、粘度、有无血丝和是否呈脓性,如见有颗粒存在,则应注意可能与放线菌属及奴卡菌属感染有关。(二)显微镜检查下呼吸道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均需涂片进行细胞学和细菌学显微镜检查,其目的是判别送检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并初步判定有否病原菌、病原菌的数量及其类别,有助于初步报告、选择培养基(如真菌)和对培养结果的综合分析。合格的标准见表3。表3痰涂片显微镜细胞学检查判别标本合格的标准分类细胞数/低倍镜备注白细胞鳞状上皮细胞A>25<10合格可用于细菌培养B>2510~25尚合格可用于细菌培养C<10>25不合格,重送标本2.细菌涂片染色检查挑取痰液中脓性或带血部份涂成均匀薄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油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初步推定菌属(或种),涂片中所见细菌的量及吞噬细胞内是否有细菌等。如发现酵母样菌或菌丝或孢子,应做出相应报告和真菌学检查。四、分离培养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不含或含粘液很少的标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