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二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原文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认真数,真是数不清呢。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小学二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力。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师: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扬“它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11、卢沟桥的狮子)2、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通读顺课文。(1)提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生词认读,正音。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厘米甚至偎依大概淘气歇后语挑衅意义蹲在侵略永远卢沟桥”相机理解“歇后语、挑衅”等词义2、整体感知课文。把字词送入课文中,指名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卢沟桥的狮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三、品读词句,感悟特点(师导入:卢沟桥的狮子可真有意思,今日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它们吧。)1、请大家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边画,思考:(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把作者看到的形态用横线画出来,把作者想象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2、学生小组沟通体会。3、全班沟通学习情况(1)、“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相机指导构段方式:先总写,后具体描写(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板书:大的…小的……甚至……)蹲坐吼低着头听偎依熟睡藏游戏按淘气(看)(想)(3)你喜爱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4)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出示小黑板: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描写狮子的形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四、小结迁移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