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2)http://www.zjjsj.gov.cn/2005/jsbz/059719553178428.htm7.1.3居住小区、组团开发一般应以街区为规划单元,建设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1)多层居住建筑为6000平方米;(2)中高层、高层居住建筑为8000平方米。建设用地未达到以上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2)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3)规划建设区内的现状农村地区的建设,因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以上规定面积的。7.1.4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达到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7.1.5建筑架空层不论其高度均应计入层数,半地下室地上部分高度大于1.2米应计入层数;架空层层高小于2.2米,不计建筑面积;架空层层高大于2.2米(含2.2米),均应计算规划建筑面积;架空层通透并用于公共停车或绿化的,不计规划建筑面积。7.1.6采用框架结构的住宅,层高不小于3.0米。7.1.7多层住宅宜采用坡屋顶,屋顶附属物(考虑窗、屋面阳台、露台等)宽度之和不得大于建筑面宽的1/2,老虎窗宽度总和不得大于建筑面宽的1/3。7.1.8住宅凸窗最外边距外墙边线的距离不得大于0.6米。7.2建筑间距7.2.1建筑间距除满足本章规定外,还应符合消防、卫生、环境保护、防灾、通风、工程管线埋设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规范和城市设计的要求。7.2.2住宅间距7.2.2.1多层、低层住宅平行布置时,其最小间距不得小于南向建筑北向外墙从地面至女儿墙高度的1.0倍(老城区零星改建不得小于0.8倍)。7.2.2.2住宅底层为商店或其它非居住用房时,住宅间距的计算不得扣除底层的高度。但同一裙房之上的几栋建筑,计算间距时可扣除底层裙房高度。7.2.2.3多层住宅垂直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层住宅南北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2)多层住宅东西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3)当其山墙宽度大于14米,应按平行布置间距规定控制;7.2.2.4多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1)住宅建筑的夹角不大于3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住宅控制;(2)住宅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3)住宅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间距规定控制。7.2.2.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及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的间距应满足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在大寒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2小时),并且宜符合表7.2.2.5的规定: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和多、低层住宅之间最小间距表7.2.2.5高层住宅面宽南向为高层住宅最小间距东西向为高层住宅最小间距≥2526米247.2.2.6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应小于8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应小于13米;(2)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与高层塔式住宅侧间距应不小于18米。7.2.3非居住建筑间距7.2.3.1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符合表7.2.3的规定。医院、托幼和学校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表表7.2.3建筑性质建筑间距备注托儿所、幼儿园南向遮挡建筑高度1.25倍学校南向遮挡建筑高度1.2倍两教室长向相对间距不少于25米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向遮挡建筑高度1.2倍7.2.3.2除7.2.3.1款所列的建筑以外,其它无特殊要求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住宅间距的0.8倍控制,并应符合消防间距的要求。7.2.3.3非居住建筑位于住宅南侧或东西侧时,按住宅间距控制。7.2.3.4非居住建筑与住宅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当住宅山墙有居室窗户时,其山墙间距宜按住宅间距控制。7.2.4建筑间距计算需同时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间距按最凸出的外墙边线间距计算;(2)建筑物纵墙面外挑阳台、楼梯平台、走廊及凸出辅助设施部分的累加长度超过纵墙面长度1/3且超出外墙边线0.6米的,其间距按最大外凸部分的垂直投影线计算;(3)住宅建筑山墙设置外挑阳台的建筑间距按阳台外边线的垂直投影线计算。7.3容积率的奖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