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的文章3月5日不是法定节假日,但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总是自发地学习一个人,缅怀他——听他的故事,读他的日记,唱他的歌曲。50年来,他从来不曾远去,他的名字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在他的故乡,千百年来,人才辈出,灿若星河,这其中有一个伟大而平凡的青年,被故乡人民引为自豪。这个人,就是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心灵的雷锋。在春风送暖,杨柳拂面的三月,我们又肃立在他——雷锋的画像前。他依然一张春天般温暖的笑脸,一身朴素绿军装,一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紧紧握在心上,耳旁似乎又聆听到“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那在雨中扶着老大娘,在泥泞中背着小弟弟,挽着小妹妹的伟大身影又浮在眼前,湎怀先烈,扪心自问,雷锋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了祖国和人民贡献了他的一生,而我们又将为人民服务多少呢。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雷锋”。吴天祥算是老典型了,“红”了40年:在上个世纪,他是60年代的“五好战士”,70年代的“公安标兵”,80年代的“劳动模范”,90年代的“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事迹曾打动了千家万户:为帮军属解决住房困难,他曾骑着自行车在武昌与汉口之间跑了7趟;为了疏通一居民院的公厕和下水道的管道,他跳进窨井清除障碍;他18次义务献血5500多毫升,4次跳入长江救人,结交了300多个“穷亲戚”;走访群众调查研究从不用公车,在江城几十年,坚持乘公汽或骑自行车,先后更换了16辆自行车;当副区长分管劳动就业,帮助安置下岗职工子女300多人,却从没安置过一个亲友,至今,他的很多亲戚都在老家农村种田,摆地摊;每搬一次家,他都坚持把自家的门牌和电话公诸于众。接待群众,写民情日记,看望孤寡老人,在近六旬的吴天祥看来,每天都很平常,可在老百姓看来,他的每一天都不那么寻常。但他只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第1页共13页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XX县区XX县区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XX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但他只说。“这是我应该做的。”20XX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让我们倡导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当我们做到时,我们会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第二篇:摘录学习雷锋的文章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公而忘私,爱僧分明,对技术精益求精。他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对于他的精神,毛泽东曾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今年3月5日,将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1周年的日子。41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发展,雷锋精神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实践。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也一定要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雷锋曾经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第2页共13页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共青团员尤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