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量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人人都有一双手,可他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几双手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大家来欣赏欣赏并谈谈你的感受?还有一张关于手的图片也来看看(多媒体展示),谈谈感受一样吗?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双手,学习完文章,再次对这双手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姜孟之。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初读感知直奔主题同学们默读文章,熟悉文章大概内容1、出示问题(课件展示),学生回答: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2、作者是如何描写张迎善的双手的?3、填写关于这双手的档案。同学们合作交流、共同探究。4、量一量,比一比感知张迎善的大。5、寻找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病标画出来。6、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7、再次阅读文章画出人物言行和表达情感的句子,填写本文塑造了————————————————————的一个人,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四、感情升华1、搜集身边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迹。(学生畅所欲言)2、展示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月的资料及颁奖词。引导学生借鉴以上颁奖词,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话。(学生动笔抒写)3、张迎善用一双手给我们创造了绿色的宝库,那我们对于他的劳动成果应该予以保护。请你为保护森林创作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语句精练,富有内涵。五、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姜孟之的《一双手》,懂得了可以通过任务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学过这样的写法,请大家举个例子:《背影》《少年闰土》。。。。。。2、用一首歌曲《林业工业之歌》再次让我们感受他们的伟大。六、作业布置仔细观察父母的手,写一篇400字的作文。教学反思:本文通过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粗糙、大,赞颂张迎善为勤劳、乐于奉献的精神。我先以一个简单的导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手的描写,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我直奔主题,让学生找找、划划描写手的相关句子,再指导朗读,但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本节课在讲到让学生说说你想对张迎善说些什么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个问题:张迎善的手那么大、那么有力,为什么要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呢?其实他还可以做别的更好的工作,赚多点钱的啊!我当时楞了一下,接着我就说;“好!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学到下一段你就会知道原因了。”在讲19自然段时,我就以刚才学生提的问题反问大家,大家都说:他不计个人得失,不怕辛苦,为我国小兴安玲的林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为国家发展乐于奉献的谨慎值得大家学习。课后我在反思过,其实我漏了一点,正因为他长年植树造林,手才变得如此大、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