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常规语言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古人说话的习惯或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言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形式有: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第二、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后。马之千里者。(《马说》)正常语序:千里之马者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正常语序:通计一舟,为五人,为八窗。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如果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例:屠惧,投以骨。(《狼》)正常语序:屠惧,以骨投。例:战于长勺。(《曹刿论战》)正常语序:于长勺战。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