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他们各自的主要思想主张。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4、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并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较。5、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人思想主张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三、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教师巧妙设置情境与问题,通过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见大臣,不讨论国家大事,也不愿意知道国家大事。他不批阅奏章,《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宇仁说这个皇帝是“活着的祖宗”,意思是说,他已算做本朝的“列祖列宗”之一了。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不管的活宝皇帝,不知为什么,到了1602年,竟细读了一个叫张向达的大臣的奏本并且作了御批:“xxx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令下诏狱治罪。他的著作不论出版与否,一概查抄烧毁,凡收藏、保留者,严惩不贷!”此人是谁?又是如何能够惊动了常年久居深宫不理朝政的万历皇帝?(二)讲授新课: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通过导入,学生好奇李贽为何惊动万历皇帝,引出其思想主张李贽的思想内容(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一: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材料二: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材料三;阳为道学,行若猪狗。材料四: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材料五:“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学生先说自己的读完材料的感受,然后通过材料结合教材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1)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2)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肯定拜金逐利思想。强调个性自由发展。(3)提高女子地位。李贽的命运:李贽76岁时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下狱,在狱中自杀身亡。其著作多次遭禁毁,但仍流传于世。李贽之后是否再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材料展示)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阅读材料,分小组讨论,结合教材说出材料一二三分别是谁的思想言论,并概括其观点。分别是黄宗羲与顾炎武。材料一二体现出了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非君说”是其学说的核心;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材料三是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分论,后演化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发展经济方面,黄宗羲业也有不同的看法(材料展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工业)固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