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说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1、教材简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我们已知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这三个因素相关。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但大多数学生还不能。而这一课恰恰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而关于昼夜现象形成的因素——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将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进行具体的解说和学习。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3、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4、教学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模拟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我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又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如:小地球仪(已经拆下来的)、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由其是科学,他们通常都能主动参与。而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三、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研讨、推测假设、实验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四、说学法本课主要采用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引入新课:首先,通过老师谈话引入课题。老师先出示一组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图片,并提问: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地球上有亮也有暗或昼夜交替现象)我们生活当中常常也都是这样的,有时候是亮堂堂的白天,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为?(昼)地球上有时候又是黑漆漆的夜晚,我们再用一个字来形容是?(夜)。那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替过程,我们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老师再问:谁知道白天跟晚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阳光)那么,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应该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自己知道的,从而老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过渡: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