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万古江河》的读后感VIP免费

2024《万古江河》的读后感_第1页
1/16
2024《万古江河》的读后感_第2页
2/16
2024《万古江河》的读后感_第3页
3/16
2022《万古江河》的读后感《万古江河》的读后感当品尝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须要仔细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万古江河》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万古江河》的读后感1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胜利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平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席之第1页共16页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许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犯难得。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平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平民的时代,大率受过中学教化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爱好。”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胜利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原委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第2页共16页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方中国文化,以大海比方世界文化,讲解并描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渐渐包涵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困难的中国文化体系,最终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中国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珍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第3页共16页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日许多探讨历史的人好像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近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旧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习,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第4页共16页大的启发。《万古江河》的读后感2记得特朗普访华时参观故宫,特朗普问到中华文明没有断过吗?一边手指着故宫的地面,似乎在提示这是外族清朝的皇宫,不是你们汉族政权的皇宫。其实国人中也有崖山之后无华夏这样的论调。中国一向以来的正史多是基于汉民族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所以我以前读中国历史也只喜爱看诸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这类盛世华章,这是汉民族作为天朝上国的高光时刻,我们看到了文化的第5页共16页输出,汉文化主导的普世价值和社会秩序在国际社会确立传播,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片段上的。而对于汉民族盛极而衰的那些低谷时期,诸如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这些则不想看只想翻篇,更不用说清末以来的苦难历史。但是万古江河的.作者却提示我们,看中华文化不能站在汉文化的单一角度,而且汉文化本身也是始终改变发展的。虽在先秦时期主要思想大咖都已为我们奠定基础,但是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比如后来佛教加入,儒释道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比如胡服骑射我们向北方民族学习,如此等等。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第6页共16页这些最起先并非蔑称。斗争是沟通融合的一个极端手段,是激烈的碰撞,那些汉人的低谷时刻恰恰是文化对撞最激烈象揉面一样产生新的变局时刻。这种吸纳和融合在盛世输出的时候往往很少,没有这些变局,中华文化不会象今日这么丰富。南宋偏安一隅,胡化严峻的中国北方反而因为少了儒家功名入仕的志向渠道而滋养了数学,医学等等科学的发展。元朝大批士族文人没有做官,所以元代文人画反而空前发展。中原向东和南的融合较为温柔因为都是农耕文化,向西和北的融合则存在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不断反复。到了近古时期第7页共16页的明,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万古江河》的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