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形势政策与经济总结当今经济形势u型经济复苏趋势明朗企业不可再畏首畏尾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已成普遍共识,近期披露的各项经济指标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向好。6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2%,连续四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同时,国家电网统计数据也显示,6月下旬发电量增幅高达7%,6月份单月发电量同比实现3.6%的增幅,6月份全国发电量增幅转正已无悬念。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新订单指数中的分项指标出口订单指数从5月份的50.1%上升至51.4%,创下13个月以来的新高,国内制造业继续保持回暖趋势,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主力,出口订单数的v型复苏暗示着中国出口已经见底,一旦全球去库存化结束,下半年出口跌幅将放缓至10%以内。而新订单指数持续在50%以上,也预示着工业复苏将会持续到明年。目前中国经济的复苏趋势已经形成,并将持续下去,中国的经济复苏已呈现“底部较窄的u型”,而不是v型、w型和l型。在这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中考”中,中国交出了令人羡慕的答卷。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总额达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经济刺激方案等。今年年初,温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向世界明确传递了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信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全球经济从中国的发展中不断获得新的推动力。据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统计,200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2%,今年将进一步增至50%。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衰退第1页共6页之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尽早复苏全球经济的最重要的希望所在和信心来源。在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阴霾未去、苦苦抗争之际,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成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和复苏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国家在增加财政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这不仅可以让民营企业更多分享国家财政投入的收益,而且这一过程能释放出惊人的生产力,激发了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让民间投资成为保增长的巨大推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把握机会,而不在“悲观失望”中错过机会,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去发现那些潜在的投资机会以及消费需求,也是考验任何一个企业的现实问题。笔者建议,企业的决策者在重点考量相关指标和政策转变带来的投资机遇的同时,在策略上,亦应采取积极进取的方式,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一味的持保守观望的态度,也许将会丧失机会。是复苏萌芽,还是虚假黎明。美国。复苏迹象初显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次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及其与几十年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相结合的特性,将使得这次复苏的力度小于以往。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份进入衰退到现在,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衰退。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继续收缩,但幅度有收窄趋势。近来一些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出现从收缩向缓慢复苏转变的迹象。经济学家也普遍预计,美国经济可望在下半年开始复苏,但步伐将是缓慢的。第一季度出现的一个积极信号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2/3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了1.4%,不仅扭转了此前两个季度连续下降的局面,而且创下了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与去年第四季度的下降4.3%相比有了显著改善。不过,未来个人消费开支的增长动力还可能受到失业率攀升、家庭财富缩水和信贷紧缩等因素的负面影响,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快速复苏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出现趋稳迹象,通胀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经济第2页共6页学家担心,目前庞大的流动性在经济复苏之后将导致高通胀。因此,政府能否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力度使大规模的宽松政策和干预措施得以有序退出至关重要。如果时机过早、力度过大,则不利于经济复苏;如果时机过晚、力度过小,则可能导致高通胀。此外,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状况今年上半年继续恶化。一方面,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