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青春舞曲教案VIP免费

青春舞曲教案_第1页
1/3
青春舞曲教案_第2页
2/3
青春舞曲教案_第3页
3/3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安阳县水冶镇二中李美英一、教材分析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二、教学目标1、能自信地演唱《青春舞曲》,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2、为《青春舞曲》配伴奏,编排舞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3、学唱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4、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三、教学重点:学唱《青春舞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四、教学难点:学生对歌曲的再创编活动(配伴奏、编排舞蹈等)。五、教法: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六、学法: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七、教学过程:(一)歌舞欣赏,回答问题—这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二)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通过展示新疆的高山湖泊、传统小吃、服饰、乐器等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三)感受歌曲教师播放《青春舞曲》,学生边听范唱边看歌词,然后再回答下列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2)你听到了什么?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前面的新疆歌舞欣赏,学生们很容易就感受出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充满青春力量的音乐情绪,了解作者,并学习音乐知识反复记号、“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整个乐曲都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乐句之间,环环相接,连绵不绝。(四)学唱歌曲1、自学歌曲教师播放歌曲范唱(连续播放),学生看着歌页随范唱自学歌曲。2、唱准歌曲(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演唱歌曲,教师进行录音。(2)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聆听,找出不足。(3)师生练唱,不断提高。(4)学生再次随伴奏演唱,教师进行录音。(五)唱好歌曲师:同学们学的真快,可是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呢?老师有一个秘诀,一般人我不告诉他,那就是:歌中有情。(1)提问: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进一步感受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欢快、活泼)(2)讨论:歌词中用“别得哪呀”的含义和作者的用义。歌曲中“别得哪呀”是维吾尔族语“小鸟”的意思。用“别得哪呀”这几个字一方面符合这首歌曲一音一字和节奏密集的创作规律,一方面适合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另一方面符合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更有民族的味道。(3)带着欢快、活泼、充满青春力量的音乐情绪演唱歌曲。(六)创作与表现1、小小演奏家: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小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三角铁、沙锤等)设计打击乐伴奏。2、小小歌唱家: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3、综艺满天星:把教室当作综艺满天星的大舞台,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艺。奏起乐器,唱起欢快的歌曲,舞动多彩的青春。这里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通过交流、学习、对比、表演等活动,来更确切的掌握歌曲的欢快情绪,并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和音乐的实践能力。(七)课后拓展: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请同学课后学习新疆舞蹈动作,下节我们一起载歌载舞去领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的魅力。(八)回味小结美丽富饶的新疆令我们神往,优美、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时。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让我们的青春流光溢彩!2014-5-7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青春舞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