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新课程理念下阅读习惯的培养之研究宁卧庄小学黄蓓华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也许对这个答案许多人都会出乎意料,最大的成就,最高的建树却是由于在幼儿园里受到的良好教育。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也正是这些好习惯影响着他,使他登上了科学的顶峰。这不仅仅是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言,同时也是诸如富兰克林、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所坚信的。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广义的习惯不仅包括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的所有优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的综合素养实际上就是所获得的好习惯的反映,而良好习惯越多,人的素养也越高,这应该是成正比的。那么,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们学习知识内化后所凸现出来的气质修养以及这种气质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也可以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气质修养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因此,我认为,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以间接知识的习得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逐步养成并习惯成自然的。而在这些间接知识中起到潜移默化熏陶人的品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无非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累积下来的优秀文学著作,是先辈们在历史的进程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向文明逐步迈进的步伐中用文字表达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也可以说,阅读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的要求,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阅读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使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重要能力,从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的特质,提高人文素养呢?我想,上面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提高人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从而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一、阅读现状及背景分析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朱永新教授提倡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一就是“营造书香校园”,现在我市大部分学校都已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各校都在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我校在阅读方面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例如修建图书室,申请“营造书香校园”的课题。但作为现代这个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了,电视、广播、网络、漫画,动感的画面,明丽的色彩,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轻松自由的感觉让学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反阅读需要思索,需要不断地积累,再加上教师指导阅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阅读理解为目的,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恶感,所以尽管活动在增加,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却少之又少。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时期的新型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像吃饭、洗脸那样自然而然就会去做的事情,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判断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二、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途径及过程联合国文教组织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今天,谁也不能再希望自己的青年时代就有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这再一次表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一生获取知识的宝贵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英国的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史上颇有成就。小时候,父母就经常陪她们阅读。冬天,她们围坐在熊熊的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