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培育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育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板书课题:解比例。二、新课讲授1、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沟通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2、教学例2。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生:模型的高度=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实际的高度生: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老师板书: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老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怎样解这个方程?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3、教学例3。解比例:2.46?1.5x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同学之间互相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解:2.4x=1.5×61.5x=2.4×6x=3.75师: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生:学生沟通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右边的比值是9,要使等号左边的比值也是9,x应等于3.75。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老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新知识?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课堂练习设计。三、课堂练习设计(一)A组填空1、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6,其中一个外项是23,另一个外项是()。2、假如y=5x,那么x和y的比是()。3、1.2千克250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4、一个三个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41,这是一个()三角形。5、假如7x=8y,那么xy=()()。(二)B组推断5、、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6、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7、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减去两个外项之积的差为0。()(三)C组解比例8、配制一种农药,其中药与水的比为1150。要配制这种农药755千克,需要药和水各多少千克?有药3千克,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假如有水525千克,要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放进多少千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药?课堂练习设计意图:我针对学生差异,将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练习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中等学生要求完成A餐的四道题目和B餐中的三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餐中的两道题目、B餐的一道题目和C餐中的题目。练习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