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风二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2课题: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2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内容。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进而理解全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因朋友返京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感受友谊之美。教材分析教学理解内容,赏析名句。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一、设疑启发。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探疑互动。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激趣明确目标2分钟。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2、赏析诗句(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1、请学生归纳写雪共写了几幅图画。2、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1、分组讨论明确: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雪地伫立思友图。2、分组讨论明确:让学生感知诗歌内容,完成教学重点。5分钟。赏析名句,突破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写作背景(投影)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2)“北风卷地白草难点。18分钟。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3)“纷纷暮雪下辕3、赏析送别部分。提问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