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备课指要教学建议(1)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知识是属于相对容易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因而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不需投入过多的时间.但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几何光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如:几何知识的应用、作图法等.可结合“案例导入”中的例1强调几何方法的应用,培养画图分析的解题习惯;结合“案例导入”中的例2和“重点、难点、疑点分析”中的例3强调作图规范.(2)光路的可逆性是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在解决几何光学问题中很有用.在教学中可结合“重、难、疑点剖析”中的例3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它.(3)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紧密,可结合“重、难、疑点剖析”中的例1和“探究延伸”中的例1启发学生学会运用光学知识去分析有关的生活现象,解决综合应用的问题.案例导入例1:如图14-48-1所示,在A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上方有一个点光源.现将小球从A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变加速直线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影在墙上做竖直向上的直线运动.若将小球的平抛运动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便可通过几何关系来构建球和影的运动的联系.【解答】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后水平位移是vt,竖直位移是h=,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求得x=∝t,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答案】A.【归纳】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与平抛运动知识的综合应用.例2:用作图法确定人在镜前通过平面镜可看到AB完整像的范围.【分析】像的观察范围是由物的端点对平面镜的边缘成像的光路构成的.通过像作反射光路是光学作图最常用的方法.【解答】先根据对称性作出AB的像A′B′再分别作出A点,B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照射到的范围,再找到它们的公共区域(交集).就是能看到完整的范围.【答案】如图14-48-2.【归纳】成像作图是这一章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作图的规范要求: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光线要标箭头表示传播方向;②表示虚像的线段和光路的反向延长线均用虚线作图,不标箭头.知识梳理1、光源、光线和光速(1)光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点燃的蜡烛.(2)光线:对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它是光束的理想化模型.(3)光速:光的传播速度简称为光速.在真空中,光速c=3.0×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c,在其他介质中均小于c.2、光的直线传播(1)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叫介质.(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一种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3)影:光线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后面所形成的暗区称为影.3、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是指光由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而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光的反射问题中,有两类典型的反射模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若平行的入射光线经界面反射后仍然平行,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若平行的入射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平面镜(1)作用: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聚散性质.(2)成像特点:等大、正立、关于镜面对称的虚像.重、难、疑点剖析1、日食和月食的区别日食形成的原因是月亮阻挡了应该射向地球某区域的部分或全部太阳光.地球的某部分处在太阳在月球后方形成的本影区为日全食,处于半影区的为日偏食,处于伪本影区的为日环食.月食形成原因是地球自身阻挡了由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导致月球的某一部分(也可是全部)无任何光线反射出来.亦即月球的某一部分(也可是全部)处于太阳在地球后方形成本影区内,形成月偏食(月全食).特别要注意的是若月球处在太阳在地球后方形成的半影(或伪本影)区中,因为整个月球都受到了部分太阳的照射,所以不出现月食.2、平面镜成像(1)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时,要根据其成像的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光路图再应用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解.(2)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