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则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辩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寓言故事。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学习愚公的精神品质,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文言文的阅读教学重在“读”,本课依托于多种形式的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深入理解、质疑探究、评价思辩等,既完成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既要重落实,又要求灵活。【学情分析】本文虽然是九年级下的一篇文言文,但是同学们对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寓意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且同学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同时,易地教学的陌生感也会使这种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生成和谐有趣的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文言常识,学会在阅读中感知、理解文本。2、过程与方法:多重阅读,合作探究,评价思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文化,彰显个性,提升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1、重点:重在落实基础,以“言”促“文”,理解寓意,启迪智慧。2、难点:还原和重塑愚公这一人物形象,链接生活及现实意义。【教学法指导】1、多重阅读,情感体验2、你疑我思,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热情上课前多媒体播放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说起来是笑谈…”师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歌所唱的题材内容取材于哪里么?它取材于下面我们所要学习的列子的《愚公移山》,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歌唱了愚公的伟大精神,动人心魄!那么,这个故事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列子的笔触,穿越几千年的时空去感受一下!二、空白预留·基础闯关古代读书人倡导“开卷有益”,因此对读书非常讲究很庄重,打开书之前必须“沐浴焚香”,那么,我们在翻开课本之前,老师先想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呢?好,让我们一起闯关吧!1、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本文的作者是,本文选自《》。2、基本字词检测①惩()山北之塞()魁()父荷()担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无穷匮()也雍()南②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三、缤纷阅读·整体感知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做一个评价,并正式进入文本!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意,熟悉故事情节,尝试复述故事。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读时,学生圈点重点疑难词句并概括故事)提示: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齐全。2.重点选读,深入理解文意。(重点突破)提示:从移山的背景、原因、目标、方法、过程、矛盾、结果等要素展开,立足原文,重点概括,加深理解文意,同时结合文句强调重点实词、虚词以及特色句式等。3、分角色诵读,学生扮演愚公、智叟、妻子等角色,教师指导并读过渡语句,鼓励读出各自的性格和语气。思考:你能从中感受这三人的基本性格特吗?从指导朗读人手.理解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愚公妻和智叟说的话差不多.能不能用同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明确:愚公——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充满信心和勇气,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的观点。智叟——自作聪明、知难而退、目光短浅,静止地看问题。愚公之妻真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截然不同。“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4、自由诵读,揣摩艺术特色。刚才的人物形象分析中,我们感受到1对比的艺术:几处比?怎么比?为什么比?明确:妻子、孀妻与智叟;愚公与智叟;山高路远之艰难与移山力量之薄弱等方面的对比。四.探究思考,鉴赏评价。(1)愚公与智叟你们怎么评价?你支持谁?为什么?或者(2)课后习题“愚公移山”与“愚公搬家”的辨析亦可。提示: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强调自圆其说,言之有物。老师要严格把握“寓言”的原则,明确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五、小结与赠言小结:追随着列子的笔触,在短暂而快乐的40分钟里,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了解了愚公移山的艰难与执着,也深刻地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抖落几千年的烟尘,我们思考着愚公的行为方式,我们感受着愚公的崇高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