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厘米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情节。(二)能说出本剧的主题,学习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主题。(三)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四)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善良、有责任感的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读顺文章,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3.读懂文意,了解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二、活动流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父母为了你的成长而做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1但希望自己的孩子培养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己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板书课题,作者)2.检查预习(1)说说你所了解的毕淑敏。(2)师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3)检查生字词:幻灯片展示。(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解释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由读,默读,几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等。)熟悉课文基本故事情节。(2)说说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作充分的肯定和评价。)(3)根据前几位同学的回答,请以课文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先后为顺序,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课文所发生的故事。(复述时应适当地突出人物的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4)师把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并板书:车上陶影为小也买票——张师傅送票――寺庙门口发生争执――被误解逃票扫兴而归――投书报社讨回公道――两位领导登门――拒绝赠票――挽回尊严(5)文章是按什么线索组织全篇的?“买不买票”是课文的线索,而这关键就是那“一厘米”。(6)对文章结构的理解2【明确】段落分析:点拨:这篇小说围绕“一厘米”,通过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为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执著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对不完美的理解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二、三部分为课文的重点。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陶影带儿子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反而多买了一张票,表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勇于承担母亲的责任。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第三部分(从“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到结尾):陶影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作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印象。陶影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品质,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的故事情节,课后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想想陶影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母亲形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总是给予子女最无私最博大的爱。课文中的陶影,也全力以赴地给孩子以正面教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伟大的母亲,去感受她心中对儿子那份挚热的爱情。3二、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