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第17课《捕蛇者说》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2.体会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过程与方法:分析课文结构,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总结归纳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所揭露的社会现实,认识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有心怀天下、大济苍生的情怀。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早已学习和接触过柳宗元的多篇文章,对其经历和本人已有较深理解,而且,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已熟悉课文大义,掌握基础文言知识点,存在的困难就在于写法的探究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但对于作者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应该很容易理解把握。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式导入1、关于作者柳宗元2、关于“说”这种文体活动2【讲授】明确学习目标投放“学习目标”活动3【讲授】梳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写永州蛇之异、人争捕之由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讨论得出结论,明确: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第二部分(2、3)蒋氏自陈心曲,展现人之惨、赋之毒明确: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写三代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将写“利”转为写“害”,写出蒋氏三代人之惨。提出问题:第3段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的理由是什么?在这一段答话中,蒋氏把捕蛇和纳税两件事作了怎样具体而充分的对比,有何作用?这一段也是使用对比、衬托写法突出主旨的段落,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是如何突出主旨的。找出文中几处对比,思考讨论其作用。明确:用“捕蛇之利”衬托“赋敛之毒”控诉了苛税重赋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第三部分(4),点明全篇主旨,交待写作目的提出问题:引用“苛政猛于虎也”,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有何作用?投放“苛政猛于虎”原文分析作者情感讨论并明确: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活动4【活动】小组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试归纳总结主旨2、明确主题:《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人宁愿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苦的记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苛敛的强烈愤恨。3、写法上:设悬念,埋伏笔,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语言上:骈散结合,间以排比,精炼紧凑、言真意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整理笔记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1、主题角度: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2、作者角度:心系百姓,有大济苍生之情怀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积累和感受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3、4段2、改写,参照作者与捕蛇者的对话,写一则“捕蛇人的故事”。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捕蛇者说柳宗元(唐)一(1)蛇之异、捕之由设悬念埋伏笔二(2、3)蒋氏自陈心曲1、自家三代的悲惨遭遇2、乡邻们的悲惨遭遇对比衬托三(4)得结论、表目的卒章显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