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之我见【摘要】写作是运用语文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指导,可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创造过程,只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持之以恒抓训练,那么,学生愁写作文的教学局面将会得到改变。【关键词】小学生;习作;问题;对策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待学生具有自己体会写的本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宽松,自由,融洽,坦然,愉悦,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能作文。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这句话用在作文教学上,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就写不出好文章。其实习作教学也有秘诀,就是充分调动激励因素,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消除害怕心理,降低难度,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习作就是说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记下来就是好作文。在教学时,我首先训练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当然,在这个训练环节上要有过渡的形式:先用方言表达一次,再引导学生转化为普通话(即用普通话表达一次),最后把自己所说过的原话记录下来。其次,训练的过程要有坡度,先引导学生从写一个句子开始,再到写一个句群,最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太高,只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即可,这样,就可解除学生心理上不必要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正如我在“自由写”的习作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我先让学生了解古今的文人是怎样写出好文章的故事,让学生读《小学生优秀习作选》,并告诉他们只要积极参与就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来;进而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最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出题目,也不提范围,让学生自由表达。这样学生就能无拘无束的放开了胆子说写,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生活,熟练地掌握口头语言书面化的技巧。在习作教学中,我善于找出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享受成功的乐趣,共同欣赏优美的语句,于是学生产生越写越爱写的情绪。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重视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去通过创设情境进行习作教学,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逐渐产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也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创新思想。另外,教师在批改习作时要多肯定,少否定,多夸少改,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成果。达到了要求的,就评为好作文,超过了要求,就应该说有创新,这样在训练上高要求,批改时低标准,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大有好处。例如:我班的接龙日记,我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评价方式,习作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对他们习作的选材构思进行评价;习作水平弱一些的学生,对他们习作的书写以及语句表述进行评价。只要有进步,都给一面红旗。另外我还把写评语看成是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渠道。批改中,把自己摆在学生知心朋友的位置上,敞开心扉,力求与学生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用语上或肯定或鼓励;或设身处地,细心劝导;或充满激情,妙加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