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掌握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3、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时代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1、走近作者2、解读《孟子》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感知课文内容。3、学生自由读、齐读。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五、理清论证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3、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六、拓展延伸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地利↙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