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英语教学之我见李岚清副总理在1996年6月28日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必须研究改革。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一直是很重视的,开课较早,课题不少,从中学(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很多学生经过八年到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尤其听不懂,说不出,这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李副总理的这段话可谓言简意赅,讲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以及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需要找到一种适合中国人有效地学习外语的方法。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可否认,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学质量远落后城市的英语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有:1、长期以来,农村英语教学一直走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路子。课堂上教师采用“讲解-翻译-朗读-作题”的教学模式。语法知识被视为教学核心,教学以讲解词汇、语法和分析课文中语言点为主。把语言作为理论知识来教;课堂上学生的听说机会很少,教师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用汉语进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背出一系列语法条条,但却连最简单的常用语也听不懂和说不出。初中三年花费数百学时,学得的却是“聋哑式”英语。2、农村学校长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提供根城市学校一样充足的英语教学条件,比如多媒体教室、听力教室等。3、农村学生普遍知识面较城市学生要窄,视野没有城市学生开阔,另外有的由于家长不重视,所获得的学习支持不够。4、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总体上明显滞后,有的教师的英语功底太差,无法驾驭新教材的教学。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教材内所有的内容都要讲明白。所以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情感也得不到激励,智力得不到开发,听说训练,只是走过场,对话、阅读上成统一模式。教师没有去注意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课堂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是否掌握,不注意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果是讲台上教师吐沫飞扬,台下学生鼾声正浓,学生越学越没信心,越学越差,越差越厌学。另一方面,教师不善于处理师生关系,使教与学难以进行。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型”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交际欲望,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挥。在“我教你学”的模式中,教师似乎仅起到授业传道的作用而已。而学生则乖乖地听讲服从,学生进行的是被动的学习。因此所谓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无从谈起。通过多年农村英语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只要通过努力,很多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下面我就如何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谈几点想法: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也许比不上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但教师的素质不能比城市教师的素质差。下面就教师素质如何提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受托于社会,学生的父母,这种受托人的责任使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深刻的意义,我们是在履行一个受托人的责任,这种责任需要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牺牲精神。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必须让知识永放光明,这种学习不只是教师在进入课堂教书以前要做的事情,真正的教师总是在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如跟踪我们所教课程的最新进展,让那些课程保持足够的新奇和激动,以便让热情洋溢的教育活动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持续下去所以我们争做一名“研究性”者,而不仅仅是“教书匠”,我们的大脑必须不断得到充电和滋养,必须依靠自已而不是他人来培养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停止学习,他就摧毁了一个教师沟通无知与知识,绝望与希望之间的鸿沟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