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新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概况;理解标题的含义:中国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2、把握中心论点;体会论证观点的方法;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简洁的语言。3、学习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写法;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4、文章高度浓缩,环环相扣,登高俯视,立意高远;运用比喻论证,使文章生动形象,说理透彻。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2、作者:吴冠中生于1919年,当代油画家、国画家。江苏宜兴人。1936年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中、西绘画。1946年赴法国留学,进修油画。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鱼塘》《狮子村》等。3、背景资料:这篇序文的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诊断无疑是正确的。4、学习生字:筛(shāi)选梵高(fàn)衰颓(tuí)糟粕(pò)妄想(wàng)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第二部分(2):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3):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第四部分(4):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本文是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作的序,作者指出要使传统有强劲的生命力,就要不断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以此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问世。四、教师小结: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作者以此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序文仅七八百字,但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文章在叙述事例时,典型而又干净利落,这是因为议论文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叙事力求干净利落,尽量用点睛之笔直取要害,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作者为了揭示正是由于反传统,艺术传统才有强劲的生命力这一论断,用大家都熟悉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进行推理论证,不仅使论断易于被读者接受,又使论断鲜明有力。再有,作者还认为艺术传统之所以“永远新生”,还在于“引入异种”,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用生活中人们都懂得的“近亲婚姻导致衰颓”这一科学事实,使读者明确“每次异种的引入才促使新品种、新生命的诞生”这样的道理,这样易于被读者接受进而更鲜明地阐述了论点。二、品味语言:1、“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明确:这句中“反”的叠加运用,体现了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事实: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2、“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