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岗位价值提升管理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成果主创人简介】张毅,男,1970年10月生,毕业于贵州工业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本科文化,学士学位。现任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厂长兼党委副书记,炼钢高级工程师。主要成果《铁合金在钢包中作用规律的研究与实践》获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直接溅渣工艺在25吨转炉上的开发与应用》获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适应市场化需求的维检队伍资源整合与管理》获XX省第六届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以内部挖潜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整合与管理》获XX省第八届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管理》获XX省第九届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冶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获XX省第十届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构建品种钢生产精细化管理体系》获XX省第十一届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以数字化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管理》获XX省第十二届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曾获“XX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雷兴扬,男,1958年8月生,毕业于XX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文化。现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炼铁专业高级工程师。主要成果《水钢1X高炉提高利用系数的研究与实践》获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延长1X高炉寿命的研究与实践》获冶金行业科技成果一等奖;《以炼铁工序节能降耗管理》获第三届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以效率为中心的生产预警机制的构建》获第十届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管理》获XX省第十二届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炼钢厂是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下属的主要生产单位之一,于1984年建成投产。建厂以来,炼钢厂始终秉持“自我加压、永不满足、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理念,按照“持续改进,创造更好,超越自我,永续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走上了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之路。目前,炼钢厂已具备年产5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可生产优质碳素结第1页共10页构钢、焊条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等五大系列66个品种,实现了swrh82b品种钢批量生产和抗震钢的全量生产,主要产品除满足下道工序的生产需要外,还远销国内、香港、台湾、中东等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声誉,为公司实施差异化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提出的背景(一)公司钢铁工艺中心位置的迫切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打造“西部长材精品基地”的发展要求,为全面提高公司的环境适应性和组织竞争力,公司决定,钢铁主业产能规模由年产300万吨钢向500万吨钢跨越,并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工作思路,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岗位分析工作,明确了“在年产500万吨钢规模的条件下,钢铁主线不超过1万人”和“公司劳动生产率达到或超过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的阶段目标。并要求全公司通过岗位分析,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完善岗位标准,理顺分配关系,建立健全竞争(竞聘)上岗制度,充分整合现有人力资源,挖掘内部劳动潜力,解决因人设事、劳动效率低、薪酬分配不合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劳动效率。炼钢厂居于公司钢铁主线工艺的中心位置,上保炼铁、下保轧钢,提升岗位保障能力,确保公司钢铁主线工艺“稳定、安全、顺行、高效”,是炼钢厂适应公司发展的迫切需要。(二)自身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的迫切需要自1984年建成投产至今,炼钢厂高度重视岗位价值的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发展过程中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冗员、岗位职责与贡献、岗位绩效评估机制、岗位薪酬等问题,为企业健康、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炼钢厂产能规模由年产300万吨钢向500万吨钢的扩张,整个生产工艺系统原有岗位在组织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对组织的贡献所形成的价值、岗位绩效标准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以公司唯一一家岗位分析试点单位为契机,推行岗位价值提升管理,提升效率,是炼钢厂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二、的内涵与主要做法岗位价值是指各岗位所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