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以点拨为主。【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文中事物和人物象征意义,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2.掌握本文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讨论、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培养宽容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解决办法(1)介绍《宽容》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宽容有初步的了解。(2)分析具体语句,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真正含义,把握形象。(3)课堂讨论。【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教具安排】多媒体【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对“宽容”一词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那么大家说我们人与人之间需不需要宽容呢?的确,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怀,我认为它更是一种境界,为了让我们彼此的心不足遥远,让我们永远握住宽容的双手吧!刚才我们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宽容,那么在整个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对待新生事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房龙,在他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去体验宽容。二、介绍作者房龙及其作品房龙--大象风格的历史写家。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作品有《宽容》、《房龙地理》、《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谴责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图片,复述故事。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提示: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小节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3.课文9个自然段,各段大意:1.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贫乏而可怜的生活。2.漫游者探索新生活,受伤而归。3.漫游者向人们讲述他的新发现。4.漫游者被守旧老人、一千年前的律法、无知的人们杀死。5.无知谷面临死亡的威胁。6.律法要求人们墨守成规。7.濒临绝境的人们叛逃,寻找新世界。8.纪念先驱者。9.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三、细读课文,思考讨论,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1、故事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1)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可以任意决定他人生死,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顽固、虚伪,仇视一切革新,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而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终遭到人们谴责。=》象征旧事物、旧律法,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2)问:文中的漫游者原本也只是普通村民,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任凭“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过着所谓的“幸福生活”,可是后来他的命运却发生了改变,他遭到了什么样的境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如果由你来为漫游者立个碑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