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的尊严》课后反思高雪梅《为了他的尊严》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懂得了要做一个自尊、尊重他人的人,付出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教学中,主要抓住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来辐射教学。利用金钥匙来引导学生理解妇人为什么要让乞丐搬砖,通过品词析句和补白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整课的教学亮点就是让学生走进乞丐的内心,感受他的态度的变化源于妇人的帮助。我精心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尊严在本课的含义,既要抓住独臂乞丐情感变化这一条明线,使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要抓住女主人如何让独臂乞丐找回自己的尊严这一条暗线,使学生深入体验女主人的良苦用心,体会女主人地善良、智慧,较好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材的空白处设计练习启发学生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关注发展,凸显主体的目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各有所学,各有所感。但在教学中也暴露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课时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如果上成80分钟,则可解此不足。2.在朗读指导、集体纠错环节等,课前缺乏预设,执教时不够精炼,细微处有略显繁杂的感觉。3.由于为了节约时间的原因,在设计中回避了对关键词语在课文语言环境中的理解,看似有与新课标冲突之处,这也是本课题——“练为主线,读重感悟”需要研讨之处,如果学生能找准近义词,是否还需要在课堂中坚持新课标提出的“词不离句”的分析?我目前的看法是:学生在熟读课文后能独立完成近义词连线练习,就证明学生已经懂了新词的词义,像“尊严”这样的关键词在完成突破重难点的练习中迎忍而解。这正是高效课堂的体现。另外,在授课时,我还不够放手,约束了学生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有点顾此失彼,抓了理解轻了朗读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个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