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孟庄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期导学案序号章节使用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6.1七二孟英伟6、1小车下滑的时间学习目标: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学习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学习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学习方法:多媒体辅助学习学习过程:一、出示投影:1.认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借助多媒体展示从17岁以后不同年龄段男孩女孩的身高情况:(1)自身比不同年龄平均身高情况如何?(2)男、女孩不同年龄身高的比情况如何?(3)大致的描述青春期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指明:这个图形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如什么时候女孩平均身高变化不大,什么时候男孩比女孩身高增长的势头大。。。。。现在我们只研究一个量(比如男孩的平均身高)与另一个量(如男孩年龄)之间的关系,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关心自己。二、探索新知识1.投影图表,学生观察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支撑物高度10203040506070小车下滑时间4.233.002.452.131.891.711.59(1)表格中的数据告诉你什么?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是如何变化的?(3)H增加10厘米时,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9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课堂检测出示投影:议一议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新郑市孟庄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期导学案(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怎样变化的?课堂小结:学生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理解,不能将两个量联系起来看。利用表格来预测一件事物的发展的题目学生不易掌握,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反思:序号章节使用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6.2七二孟英伟6.2变化中的三角形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学习重点:1、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难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知识链接:(1)如果△ABC的底边长为a,高为h,那么面积S△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梯形的上底、下底长分别为a、b,高为h,那么面积S梯形=_________________.(3)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面积S圆柱=_____________;圆锥底面的半径为r,高为h,面积S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一探索:如图所示,△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C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2)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____厘米2变化到_______厘米2.在这里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变化中面积是怎样随着高变化而变化的。重点理解上面的题目中第2小问的意思。做一做:新郑市孟庄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期导学案如图所示,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2)如果圆锥的高为h(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与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3)当高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__厘米3.2、如图所示,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