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求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新常规》等要求,遵循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儿童学习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数学作业质量,促进数学素养发展,特制定本要求。一、作业设计(一)作业要求.遵循课标,紧扣教材。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小学数学作业来源主要为教科书课后习题和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数学课堂作业本》,作业设计与布置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规范要求。.单元视角,整体设计。数学教师是数学作业设计的主体,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单元教学目标等整体研读教材,基于学生学情设计指向学生素养提升的作业。.夯实基础,发展能力。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夯实基础和发展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学习规律、重在迁移运用、突出重难点、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层次性作业。.分量适中,难易适度。要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的监管,布置作业分量适中,-2-《课堂作业本》尽可能能够在课内完成。避免布置同质化作业,杜绝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的作业。(二)作业内容.精选内容,精心设计。课内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编作业习题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素材,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部分习题;课外数学作业以数学素养为导向,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紧扣学段要求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开拓创新,丰富形式。教师要勇于开拓尝试不同的作业类型,让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局限于书面习题,还可以安排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数学学习领域作业内容参考:书面习题:是最基本的数学作业类型。书面习题一般选自教材中的练习和配套作业本中的习题,选用时要深入解读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和对应目标,依据学情适当删减或补充习题。书面习题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尊重和关注个体差异。口头交流:是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表达的一种作业形式。口头交流作业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分析、解释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能有效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简洁、严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分、画、-3-折、称、量、拼、做等活动来完成的作业。设计动手操作作业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选取适切的材料,明确操作要求。数学阅读:一般指阅读课本和阅读课外读物等。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对教材内容有更整体地把握与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做相应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及阅读成果分享。数学游戏:指运用数学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的活动,如:玩24点、数独、魔方等。注重学科性、趣味性并重,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探究:实践探究作业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实践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二、作业布置.严控总量,协调布置。严格控制每天书面作业的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要各学科协调布置,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4-.明确要求,养成习惯。学校要研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学作业要求。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作图工具的规范使用、自觉检验检查;口头交流作业的基本表达规范;动手操作时学具的选择和操作要领等要求,加强作业习惯的培养。.指向自主,因人而设。布置的作业,教师要提前试做。科学布置书面作业和其他类型的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倡导学生自主选择性作业,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三、作业批改.全批全改,及时规范。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