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设计淮南市实验中学刘兵(联系电话:13309648088)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二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一、说教材本课时位于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产生和排出而安排的,它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既联系了前面的知识,又为以后的学习作了铺垫,可以说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依据大纲我确定的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相关疾病提高分析有关健康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关注疾病的危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珍爱生命和健康的观念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教学重点:尿液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二、说教法学法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和对生物理论的理解力,但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须要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首先就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讲授,使学生有科学的认识。其次就是演示法,我会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图片资料,启发学生观察思考,理解资料内容与所学内容的联系,为学生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及创造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就是课堂讨论法,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内容根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我对教材的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境、新课教学、知识巩固三个部分。首先,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某人尿检单,导入问题“与正常人比较该人的尿液中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自然会联想病因,我借此导入新课。其次,新课教学第一部分: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这部分我运用多媒体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图片,复习提问(学生已有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储备,能够很快回答出来)结合回答,我告诉学生尿液的形成就是由肾单位来完成的,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把已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为尿液形成的第一个过程作了过渡。肾小球滤过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我设计三个小环节来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概念生成运用多媒体展示带有动画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物质变化,用形象化的课件将学生平时看不到的微观生命活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过程,促进了滤过作用概念的生成,教师最后在做总结。第二个环节:分析表格在已生成的概念基础上用课件呈现血液、原尿成分,比较表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通过对表格数据的解读,体现了知识的科学性,提高了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小组讨论的进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第三个环节:知识拓展将课件中表格的成分稍加改动,引起学生的疑惑,设置问题,导入知识拓展即——血尿、蛋白尿的介绍,这样即呼应了导课时的尿检单,又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疾病,树立健康观念,培养健康意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突破重难点。在开展尿形成的第二个过程之前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人每天产生的原尿量有150L,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L,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这部分内容同样也很抽象,我仍然采用了设疑三个小环节来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概念生成运用多媒体展示带有动画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质变化,生成重吸收的概念,教师再总结。第二个环节:分析表格用课件展示尿液、原尿、血液成分的比较表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完成表格分析的同时即对尿液的形成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突破本节的重难点。第三个环节:知识拓展将课件中表格成分稍加改动,导入知识拓展——糖尿病介绍,这样设计的目的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病,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落实情感目标,为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