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目标:1、诵读,体会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2、抒情的技巧:拟人,第二人称,重章叠句的结构。教学重点:体会、理解对母亲河的歌颂、赞美之情。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教学方法:比较探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三峡水电站开工之前,早在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型专题片《话说长江》,在这首歌的伴随下,长江秀丽的风光走进了千家万户。《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是通过全国范围的征集活动精心筛选出来的,这首《长江之歌》从五千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胜出。二、指导朗读1、积累词语:丰采荡涤尘埃磅礴2、指读,2人,各一节;3、齐读这首诗。三、细读全诗,整体把握1、共两节,比较一下,看看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重章叠句)(1)两节的形式是一样;(2)其中有四句完全相同。2、用诗中原话来回答,这首诗主要歌唱长江的什么?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3、“有无穷的源泉”,“无穷”两节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的?(1)空间,“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流经全国,源远流长;(2)时间,“从远古走来”,“向雪山奔去”,纵贯古今,历史悠久。4、“有母亲的情怀”,诗人是怎么突出“母亲”这一特点的?(1)拟人的方法:走,奔,哺育,挽,推动......(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3)长江和各族儿女的关系:哺育儿女,灌溉土地......四、比较探究,拓展延伸《黄》《长》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点?(1)赞美、歌颂长江、黄河对中华儿女的养育之情;(2)拟人的写法,长江、黄河都是以母亲的形象出现的;(3)都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五、课堂小结1、长江,时间,空间: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2、抒情的方法:拟人,人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