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阁夜》学习资料《阁夜》学习资料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索、探讨、实践等途径获得学问和技能的过程。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阁夜》学习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阁夜》原文:杜甫〔唐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第1页共10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阁夜》译文:岁末季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时常在夜深第2页共10页传来“夷歌”之声。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孤独了。《阁夜》赏析: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第3页共10页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际,指夔州,又有沦落天际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洪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斗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第4页共10页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特别清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观赏,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概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厚的情怀。“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马上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时常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第5页共10页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宏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哀痛。“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孤独了。结尾第6页共10页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心情。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阔人民每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事实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冲突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第7页共10页此诗一直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赞扬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