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的组成:见图图中是双面电路板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以下文件组成:1、顶层丝印层(光绘代码:GTO),(放置在顶层的文字说明,元器件符号)。2、顶层阻焊层(光绘代码:GTS),(顶层的阻焊设置-就是我们说的绿油)。3、顶层线路层(光绘代码:GTL),(顶层的电气型号连接)。4、底层线路层(光绘代码:GBL), 用法同顶层。5、底层阻焊层(光绘代码:GTS), 用法同顶层。6、底层丝印层(光绘代码:GTO), 用法同顶层。7、成型线(光绘代码:GKO),(主要用于外形的最终成型)。8、钻孔层(光绘代码:DRL),(电路板上面所有的钻孔)。上面是生产双面电路板的基本文件格式。当然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减少相应的层。假如是单面板,则只需要其中一组(1、2、3+7、8 或者4、5、6+7、8)。假如是四层板,请参考下面四层板说明:在双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中间层和内层。同时因为有盲孔或者埋孔的存在,钻孔文件也多了一些。中间层 1(光绘代码:G1),第一层中间层电气信号连接。中间层 N(光绘代码:Gn),第 N 层中间层电气信号连接。内层 1(光绘代码:GP1),第一层内层信号连接内层 N(光绘代码:GPN),第 N 层内层信号连接。钻孔:除了通用钻孔以外(通孔),会根据放置的盲孔或者埋孔来自动生成的例如 DRL1_2(顶层到中间层 1 的钻孔),DRL3_4(钻孔 3 到四层)。因为工艺的原因,很多中间层钻孔只能是二阶的(就是相互根据顺序排列的)当然还有任意连接的钻孔,但是这个不是一般工厂可以生产的。所以只要是有盲孔的存在,国内 98%以上的工厂做不了或者是不同意做。就是生产的话,价格昂贵,您懂的。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设计盲孔。下面说一下,中间层和内层的差别。中间层:就是中间信号层,使用同顶层或者底层完全一样,多层板,强烈建议新手用中间层,这样通用,不容易出错。内层:有时候也说是内电层,顾名思义,这个通常是用内做电源的,因为这个层默认是全部联通的,同时需要定义网络,假如不连通就会在上面显示分割线条,也就是反向显示(同覆铜类似)。因为在复制或者拼版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网络重名,或者丢失网络,这样导致致命问题),新手千万注意!另外还有两个层也常常用到,同时也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在这里说明一下粘贴层(顶层粘贴层光绘代码:GTP,底层:GBP):也有叫做钢网层,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做钢网粘贴元件用的。很多时候他可以完全被阻焊层兼容,但是也是因为这样,常常出现问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