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1一、说教材《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教材分析: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推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推断平年、闰年。(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育收集处理信息和沟通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展。(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平年、闰年的推断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二、说教法新课标中指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舞学生沟通、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三、说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加状态和参加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学生的观察、探究、推断等多种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一)猜谜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量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老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日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二)合作沟通,自主创新。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1、合作观察、自主探究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认真观察,合作沟通,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卡片内容:(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这年一共有多少天?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沟通。(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在小组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