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办法(试行)3篇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办法(试行)1篇为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根据《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进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4〕32号)、《关于进一步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进展的实施意见》(苏医改发〔2024〕15号)、《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4〕3号)精神,现就推动江都区医共体建设制定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仔细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有效推动和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诊流程为重点,法律规范完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服务模式“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力度,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打破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碎片化局面,提升资源整体运行效率,逐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统筹兼顾政府投入政策、医保支付、价格、人事编制等配套改革,整体推动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薪酬激励等综合改革,增强政策叠加效应。2.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以区检验、影像、心电、消毒供应、病理中心(以下简称五大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科室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多种方式,补齐医疗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形成错位进展、功能互补医疗服务格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动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共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进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三)工作目标1.2024年区医共体组织和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建立。江都人民医院和仙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都中医院和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紧密型医共体合作协议并实质性运行(医共体内部人力、设备、信息、管理和服务等资源的整合基本到位,实现成员单位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待条件成熟,可扩大与砖桥、双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成立医共体。2.2024年大桥中心卫生院和周边浦头、吴桥等镇卫生院签订紧密型医共体合作协议,2024年实质性运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2024年江都人医、中医院、4家区域中心分别与其他镇卫生院、区直医院签订医共体合作协议,2024年实质性运行。二、组建模式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统领,优化整合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区级医院(含二级农村区域中心)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促进等综合服务。(一)组建江都人民医院医共体。由江都人民医院牵头,仙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组建江都人民医院医共体,在仙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江都区人民医院仙女分院牌子。(二)组建江都中医院医共体。由江都中医院牵头,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组建江都中医院医共体,在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江都区中医院城南分院牌子。(三)组建区域医疗中心医共体。由江都大桥、小纪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邵伯和真武4家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分别牵头,周边镇卫生院(含分院)为成员,组建农村区域中心医共体。在此基础上,分别和江都人医、江都中医院、扬州洪泉医院、扬大附院等二甲以上综合或专科医院建立医联体,设立名医工作室、联合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