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指导书写生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板书课题18蜜蜂引路谁说说什么叫“引路”?(就是领路、带路。)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2.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2)字形: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和“爪”字区别。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引路:领路,带路。莫斯科:前苏联首都。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养蜂:饲养蜜蜂。派去:分配、指定。谈天:很随便地谈话。向导:带路的人。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可提示以下几个字: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讨论后回答:(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五)作业。1.各写生字一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由于列宁认真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2、培育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推断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讲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2.讲读第2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3.讲读第4自然段。(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板书:解决问题。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4.讲读第3自然段。(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板书:认真。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