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重点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教学设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二、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以外,还有个地方被称为第三极,你知道是哪里吗?(珠穆朗玛峰)今日我们来学习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看看我国的登山勇士是怎样征服珠峰的。首先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三、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二、指导自学(2分钟)1.自读课文圈出不会读和不理解的字词。2..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标出各段序号,并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小组内讨论:登山队员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学生自学,老师巡视。(10分钟)四、检查自学效果,并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1.注音: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2.释义: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痛苦非常剧烈。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3.本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巅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8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第二部分(9~15段)刘连满因过度疲劳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第三部分(16~23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4.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老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漂亮,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细细体悟a.通观全文,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b: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c: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五、作业1巩固积累字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课后题《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呈现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2、激趣引读:老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