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芋老人传教学目标:1、把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旨。3、学习本文借小喻大,因事说理的写法。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导入:痛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生活中许多人都曾经历过艰辛的奋斗,尝尽生活的艰辛,可是一旦处境改变,由粗茶淡饭变为锦衣玉食,就把这财富丢了。一、整体感知:作者链接:周容,字茂三,今浙江县人,明诸生,明亡,一度提法为僧,几乎每饭不忘故国,所作几乎触目皆有桑田之感。周容极富才气,也有侠气。他曾经受知于御史戴殿臣,戴殿臣被海盗掳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致使跛一足,深受当时任赞誉。周容不仅文章出色,在书画上也极有成绩。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注意停顿、节奏如: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昨日者学生再次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义读准字音:钧臼舂饬遽骞准确译字:通假字:邀见,讲钧礼老人犹喜相国之止于芋也有旧移人得举不饬绾黄纡紫褰帷知道朗读课文,熟练译文解题:从标题看,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实际上是作者周容虚构的一篇讽喻性的故事。找同学梳理复述课文内容文章结构简单,以时间为序,前因后果交待清晰。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一)芋老人夫妇为一避雨书生煮芋(第1段)(二)书生成相国后念昔日之幸,但不觉得香甜。(第2段)(三)芋老人为相国阐述芋不香甜的缘由。(四)相国为芋人之言所惊,厚待他,送他回乡。二、阅读探究:故事开端,叙述了芋老人夫妇给一个淋雨受饥的书生煮芋的经过。‘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这八个字写出了书生怎样的形象?‘尽一器,再进’足以说明什么?学生交流明确:传神地描绘出书生的落魄的惨相。说明书生的饥肠辘辘。相国前后食芋感觉不同,原因是什么?文中芋老人不厌其烦地举出了四个事例,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思考讨论:文中例举四个事例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时位移人这个道理不仅是针对相国,更主要的是针对社会上种种‘以今日而望其昔日’的不良现象而发,层层递进,说理精辟透彻,富有对整个社会抨击的意味。文章更有了警世、醒世的力量。三、拓展延伸:芋老人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今天仍有它现实的教育意义,你能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吗?师提示:可从我们身边的同学注重享受,不考虑父母的含辛茹苦;也可从社会上的人,一旦事业成功,就忘了本展开来写。本文是一则讽喻性的故事,类似的我国古代的故事很多,并且许多已经成为成语,你能列举出几个吗?交流明确: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四、小结提升:读完文章,你想说什么?谈谈你的感受与收获。五、作业:文章结尾处,只简要提及相国听了之后的表现,但没写他的具体行动。请你发挥想象,说说相国的具体行动。板书设计相国先后食芋味不同原因:时位移人芋视乃妇芋视乃友层层递进警世芋视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