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基础知识1、培养基(1)营养组成: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2)种类:按物理状态分有固体培养基(琼脂的作用:作凝固剂)和液体培养基;按功能或用途分有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3)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为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条件。2、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目的是获得纯净培养物,此外还可以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灭菌处理。(2)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药剂消毒。灭菌的方法:(1)接种环、接种针等接种用具用灼烧灭菌,所用器具是酒精灯;(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可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可分成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思考1〗在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主要是为了防止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思考2〗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2)倒平板操作: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2、纯化大肠杆菌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环和涂布器。接种前接种工具都应先燃烧灭菌,且待冷却后才接种操作的目的是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整个接种过程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三、菌种保藏的方法1、临时保藏法:放在4℃的冰箱中保藏,主要用于频繁使用的菌种。2、甘油管藏法: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主要用于长期使用的菌种。四、简答题〖思考3〗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的作用是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思考4〗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的菌种只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思考5〗划线操作结束时仍需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的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思考6〗从第二次划线操作开始,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考点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基础知识:1、尿素细菌能合成脲酶将尿素CO(NH2)2]分解为CO2和NH3。2、筛选微生物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例如:培养基中不加入有机物可以筛选自养型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筛选固氮的微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筛选出耐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统计菌落数目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此外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测定】这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活菌的实际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且每个稀释浓度涂布3个平板,再取平均值。4、排除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相同条件下培养没有接种微生物的空白培养基看是否有菌落生成。二、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时一般要先铲去表层土,取样用的器具使用前都需要灭菌。2、样品的稀释:不同微生物的稀释倍数不同。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放在恒温箱中培养,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4、鉴定: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酚红指示剂变红色。※统计细菌数目的其它方法:滤膜法,将大肠杆菌接种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中菌落呈黑色。考点三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一、基础知识: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2)原理:刚果红(CR)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被分解后,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