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一、教学设计思路《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在认真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2、学习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老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纳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漂亮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习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制造能力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制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老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漂亮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装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孔雀。师:“瞧瞧你们装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日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三、教学效果及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