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冲天的香气,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长沙,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枝黄花周围寸草不生,有号称“植物杀手”的美称。读准字音读准字音劫掠()栖息()藩篱()归咎()棕树()人畜()畜牧()繁衍()厄运()lüèfānqījiùzōngchùxùyǎnè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阅读全文,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引出话题(1):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摆出现象(2—4):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探究原因(5):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揭示态度(6-7):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采取措施(8):通过议案、成立部门。生物入侵者采取措施:(8段)逻辑顺序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构图解引出话题:(1段)摆出现象:(2-4段)探究原因:(5段)揭示态度:(6-7段)课文讲解课文讲解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2、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3、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4、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5、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生物入侵-澳大利亚_标清.flv品味语言品味语言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1、列数字:具体准确。①“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2、举例子:具有说服力。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3、打比方:生动形象。①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逻辑顺序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2、利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说明方法。3、事例安排有详有略。4、语言诙谐、易懂。讨论讨论文中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生物入侵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