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热点链接】2019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主题为“阻止土壤侵蚀,拯救我们的未来”。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地球表面形成2~3cm厚的土壤需要长达1000年的时间;土壤面临的头号威胁是侵蚀,每5秒钟可以侵蚀一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土壤。设立“世界土壤日”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保护土壤的意识;应对土壤管理中日益严峻的挑战;提升土地健康的质量等。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土壤类型。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说明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措施。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土壤,分析土壤的成因。水平4:结合区域和典型土壤,分析某类土壤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土壤。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土壤类型,探讨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认识土壤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分层结构(剖面)(1)土壤剖面: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2)土壤剖面情况与土壤发育程度土壤剖面特点土壤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低3.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1.判断正误。(1)土壤就是指陆地表层部分。(×)(2)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2.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包括()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土层答案D解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剖面构造是由土层构成的。3.哪些地方易找到土壤剖面?提示土壤剖面通常由人工挖掘才能出现,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易使土壤剖面显露。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形成因素地位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物质基础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气候动力因素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生物□决定性因素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地形影响土壤发育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着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转换,进而影响土壤发育时间决定土壤发育□进程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人类活动不可忽视的影响改变土壤的□结构与性状1.判断正误。(1)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比较稳定的因素。(×)(2)动物的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最大。(×)2.从土壤和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答案D解析阴坡蒸发量少于阳坡,缓坡土壤较陡坡深厚。3.东北平原沃野千里,说明其土壤肥沃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生物因素(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积累多)和气候因素(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主题探究认识土壤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右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含义。(2)指出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3)观察土壤时,主要观察哪些要素?(4)说明土壤剖面的组成。[成果展示](1)固相:有机质,矿物质。液相:水分。气相:空气。(2)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矿物质等。(3)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等。(4)自然土壤剖面一般由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组成。耕作土壤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组成。1.判断土壤的依据: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疏松表层。2.土壤的物质组成序号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