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的选择学案考纲解读:1、高考大纲:(1)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2、考纲能力目标细化:(1)能记住并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的影响。(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3)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命题预测: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种农作物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2、以中国和世界某一地区为背景,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异同点,也将是重要趋向。3、提供某重要农业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状况,考查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1、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主学习导图:【想一想】:1、分析西藏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2、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丘陵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3、我国南疆盛产长绒棉的主要自然原因:一、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分布在国土的西南和东南部等地区;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3)土壤(肥力、盐碱性)(4)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影响实例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政策通过政府对农业补贴或给出收购指导价格等手段,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手段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农业区位分布。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试一试】:1、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条件C.河流汛期D.降水总量、(2010·山东文综·T1~2·8分)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3、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2009·海南高考)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4、5题。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年份种植面积(万h㎡)总产量(万t)197918.0896.01980360.616335.219991335.040513.520001523.742399.7表2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区域1980年1999年大城市郊区70%20%其他农区30%80%4、1979--2000年我国蔬菜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5、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农业区位问题高考考查的主要切入点(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条件或限制性因素【技巧点拨】首先,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地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囚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杜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