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有许多能够体现母亲心理的语句,这是学习本课的关键,必须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另外,文中许多比喻巧妙传神,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应抓住“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这一主线,通过对文中若干关键语句的品读,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2.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3.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出初步的评价,并交流心得。◎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内容和主要情节。2.进行复述训练。◎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2.了解情节的发展及曲折多变。◎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孟郊曾经吟出了天下游子对母亲的颂赞:“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我们的母亲,无论她们的个性是多么不同,但同样都有最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厘米》,让我们与一位母亲促膝而谈,说说心里话。(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1请学生浏览全文,找到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文下注释,能做到正音释义。例如:撑起帐篷皲裂捺温文尔雅葵盘战战兢兢磕头锲而不舍秉公咂狡黠蟒蛇戳彬彬有礼2请学生找出故事的线索。明确:小说的情节围绕“该不该买票”而展开,而该不该买票的关键就是那“一厘米”。3理清思路:同桌为一组,互相交流。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主要写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还为儿子多买了一张票。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主要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被儿子误解。第三部分:从“‘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到小说结尾。主要写陶影经过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三)复述活动按要求逐步完成下列活动:(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依照线索复述。(2)请学生改用第一人称复述。(3)复述中有详有略,突出人物的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四)课内小结回顾课文思路,能说出主要人物的重要特点。(五)课外作业1在书刊及互联网上查阅有关作者毕淑敏的资料。(可附图、文)2阅读课文,思考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作批注。第二课时(一)活动导引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作家毕淑敏。(可附图片或课件辅助说明)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西藏的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到北京。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之后,她就成了“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毕淑敏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得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学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导入课文:同学们,当你读过短篇小说《一厘米》之后,你对哪些内容印象最深,为什么?(请几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二)诵读品味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学生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圈画出写陶影心理活动的语句,诵读,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一边浏览课文一边交流意见。然后,进行全体交流,教师作引导、小结。例如:(1)第2段,“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写陶影虽然坐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