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知识整合一、外力作用的相关规律1.沉积规律(1)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如图所示:(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2.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1)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2)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3)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3.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4.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凹岸与凸岸的区别和成因分析:(1)凹凸岸成因及形态:凹岸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了侵蚀,所以凹岸的形态类似于海湾那样凹入陆地之中。同理,凸岸的出现是因为出现了堆积现象,其形态类似于向海中凸出的半岛。(2)侵蚀沉积岸判读:凹凸岸处流速慢,地转偏向力不会发挥太大作用。因而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即不考虑左偏还是右偏。须按照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规律来判读。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1~2题。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B)A.100cm/sB.200cm/sC.300cm/sD.400cm/s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搬运物质的直径越小,搬运所需的流速越低,6.4cm的鹅卵石相应的搬运流速约为200cm/s。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D)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解析:颗粒直径越大,需要的搬运流速越大;随着流速下降,颗粒直径大的物质先沉积。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3.这种地貌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B)A.洞庭湖平原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江南丘陵解析: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结合等高线数值判断该沙丘地貌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塔里木盆地中。4.下列统计图或示意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与该地区相符的是(A)解析:迎风坡沙丘坡度较缓,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地主要盛行西北风,故选项A正确;B图所示地区为赤道附近,故与该地不符;该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且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因此C、D图都与之不符。二、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3.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3)根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判断气候类型此类判别需要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真正理解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特别需要注意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4)依据景观图、文字描述或直接根据地名判断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而对于利用地名直接判断气候的前提是熟悉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例如意大利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可确定该地属地中海气候。1.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C)A.①—甲B.④—乙C.⑥—丁D.⑦—丙(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夏季。(3)图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炎热干燥;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气温降水资料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