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在人口统计监测的应用伴随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在承载了人们商务交流、消费娱乐、社交活动、学习教育等功能的同时,也记录下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信息和移动轨迹。XX省、区政府统计机构也在探索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获取各级行政划分区域和特定区域居住人口、工作人口的总量情况和流动情况数据,以及各级行政划分区域之间人口流动情况数据等多种信息,开展了人口规模变化、流动规律、聚集特征、职住平衡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不仅成为人口统计调查制度的有益补充,也成为大数据应用于人口统计领域积极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及研究的优势我国现有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包括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和每年一次的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目的是获取我国及各个地区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相比现有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有以下几个优势。1.不受监测对象和时间影响,短期内完成数据采集。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必须采取统一的组织模式,确定统一的调查时点,周期长、中间环节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多,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动员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而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基站接受手机信号直接获取,属于手持有者非自愿提供数据,不受任何干扰,可以随时确定一个时点抓取数据,数据时效性强,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避免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2.针对特定区域开展监测,反映总体规模和流动规律更具优势。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是以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组织实施,可以获取每一级行政划分区域内的人口总量。但是无法获取任意区域,如XX省王府井商业区这样区域的人口情况。而利用通信大数据,可以任意选取特定区域,任意选择一个时间点,监测瞬时人流量。还可以限定某个时间段,无论白天或夜间,监测任意时间段的驻留人口数量,以及流入人口第1页共4页的来源地和数量,流出人口的流向和数量。实现“点对点”采集获取总体数据。3.持续开展自动监测,已成为人口流量预警最及时的手段。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都属于周期性的监测,获取人口数据的目的是了解现状、查找规律和开展预测。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可以连续反映手机持有者的空间位置信息,获取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时时存在的通信网络可确保数据的持续性,因此针对某个地区开展人流量的预警是最及时的。此外,既可以针对当前时段的人口情况进行监测,也可以对过去某一个时间段对人口情况进行搜索和查询,是持续开展自动监测最有效的方法。4.应用大量现代信息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不再是难题。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利用了互联网、数据库、gis系统、lbs定位等大量现代信息技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数据,数据体量大,数据集从gb、tb到pb量级,并呈海量急速增长。目前,各级政府统计机构普遍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监测,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迎刃而解,并且还能降低自身数据管理成本。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及研究的局限性一是获取结构性数据比较困难,数据完整性难以保证。尽管比较容易获取总量规模数据,且通过技术处理可以获取人口的自然属性结构(如年龄、性别等)数据。但是手机持有者个人信息是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获取的,因此大数据监测的数据无法获取手机持有者真实的社会属性结构(如空间分布、民族、职业分布等)数据。同时,对于出生和死亡人口,也无法通过监测获取,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此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数据的整合程度,公安看守所、监狱及军事管理区等特殊或涉密区域的网络覆盖程度和安全保密要求,都会造成监测数据的不完整,成为影响全面分析人口发展状况的不利因素。二是基站设置直接影响数据质量,监测技术手段还需要完善。移动通信数据是通过手机接收基站信号获取。手机定位一般采取lbs技术,这项技术的精度,直接影响因素是所处地区内通信基站的密集程度。分布越密集,基站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