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VIP免费

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1/9
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2/9
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3/9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注释:1、山行:在山里走。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3、径:小路。4、坐:因为、由于。5、于:比。译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曲折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2、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漂亮。(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4、“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予,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教案教学要求: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漂亮景色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二)介绍《山行》诗人。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内容。(一)配乐范读古诗,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二)学生自由读诗。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沟通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沟通,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3、句子的理解:(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沟通研读情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③老师引读:白云人家,曲折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都沉醉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山行》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