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2013~2014学年度)校训:自强不息第5课时2.3数轴(2)主备人:张清华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大小关系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学习难点:有理数的大小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前准备:1.利用温度计,把温度‐2℃.,-5℃,0℃,3℃,5℃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2.把‐2,‐5,0,3,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论一论:上面几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一、自主尝试试一试:写出几个数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这几个数的点,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数轴上点的位置与它们所表示的数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正数、负数、0的大小关系:1.在数轴上,(1)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2)正数0,(3)0负数,(4)正数负数.2.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它表示的数的顺序。二、互动探究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5与0(2)与0(3)2与-3(4)‐3,0,1.5例2:利用数轴比较‐3.5与‐1.5的大小小结:1、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所表示的有理数的大小关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1–实践自然递进模式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2013~2014学年度)校训:自强不息2、利用数轴进行有理数大小比较体会数形结合方法的便利例3.一个点从数轴上表示-2的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后,到达终点,说出终点所表示的数,并画图表示移动过程.(1)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2)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3)先向左移动3.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1.5个单位.;(4)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6.5个单位.;三、课堂小结:反馈检测(10分钟)1.画出数轴并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下列各数连接起来.-3,4,2.5,0,1,7,-5.2.初一(18)班在一次联欢活动中,把全班分成5个队参加活动,游戏结束后,5个队的得分如下:A队:-50分;B队:150分;C队:-300分;D队:0分;E队:100分.(1)将5个队按由低分到高分的顺序排序;(2)把每个队的得分标在数轴上,并将代表该队的字母标上;(3)从数轴上看A队与B队相差多少分?C队与E队呢?3.如图:(1)将M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到M´,点M´表示什么数?哪个点表示的数大?(2)将N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到N´,点N´表示什么数?哪个点表示的数大?(3)怎样移动点M、N才能使它们所表示的数是零?4.在数轴上A点和B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1,若要使A点所表示的数是B点表示的数的3倍,则应将A点()A、向左移动5个单位;B、向右移动5个单位;C、向右移动4个单位;D、向左移动1个单位或向右移动5个单位课外作业:P8到P9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实践自然递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