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太阳”》教学设计【目标预设】(第二课时)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能体会“番茄太阳”所代表的不同含义;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能够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纯真,快乐,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善良的童心带给“我”的温暖与感动,从而受到心中有爱,关爱他人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品读课文重点语句,能领会到“明明”笑中的深意,知道“明明”的美好品质;2.能理解“番茄太阳”的不同含义,体会“明明”的笑与爱给予我的温暖感动,从而懂得:心中要抱有快乐与希望,在温暖自己的同时,也要以爱去温暖别人,实现爱的传递。【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情感变化,切入阅读1.创设情境,初读第一自然段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番茄太阳》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思路,相信大家都理清了。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卫宣利阿姨的文字,来寻找,感受那美丽温暖的“番茄太阳”。首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第1小节?(生朗读课文)师:读过这一段,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当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齐答,师板书:灰暗无比)师:对,灰暗无比,人们常说颜色灰暗,这边用“灰暗无比”来形容心情,那该怎么理解呢?(生自由交流)师:灰暗的天是阴天,灰暗的心情是抑郁的,看不到光明与希望,作者当时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同学们,你们可能不知道,作者卫宣利阿姨17岁时不幸遭遇车祸,从此双腿残疾。后来,为逃避父母安排的婚姻,她孤独地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她以投稿写作为生,但当时稿子投出去,多半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段日子里,作者经常处于沮丧悲观的情绪中。谁能感受到作者这“灰暗无比”的心情,把这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师指导学生朗读)2.再读最后一自然段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小节,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生容易找到该段落中的词“温暖”,师板书:光明温暖)3.抓住情感变化,设疑激趣根据板书,师相机向学生发问:作者的心情由最初的“灰暗无比”到之后的“光明温暖”,这是一种多大的改变啊!同学们,这会儿你们心中是不是有一些疑问呢?(指名回答,生可能回答:这个改变是怎么发生的呢?是谁促使“我”的心情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呢?等等)师:对啊,你们正说出了老师的心声。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第2~16自然段。随着阅读的深入,相信我们会逐渐解开这些疑惑。二、笑中深意,品读体会活动一:1、自由朗读课文2~14自然段;2、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究竟是谁用什么温暖了作者的心?(指名回答)师:对,是明明用她的笑容感染了作者,温暖了作者。文中多处描写了明明的笑,让我们来找一找,划一划吧。师:到处都是明明的笑,就让我们将目光锁定在明明“笑”上。活动二: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明明笑的句子,并用浪线画出来;2、动情地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小组讨论,看一看你又能读懂什么,发现什么。(1)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细细柔柔,特别爱笑。适时点拨:读了这句,你发现了什么?(明明特别爱笑)(2)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适时点拨:“咯咯地笑”让我们觉得什么?(明明很开朗,笑声清脆)(3)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适时点拨:“笑起来像个天使”,让我们感觉到什么?(明明的笑脸很美)指导朗读(4)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适时点拨:你怎么理解“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是不是别人都走远了,明明还跑上去对别人笑?(明明的笑声清脆动听,回荡在人们耳边,记在人们心里。)指导朗读。师:这几句读下来,相信明明的笑脸也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子里。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特点来写,通过写明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