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设计《行道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作者运用的象征、比较手,提高写作技巧。3、培养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学习重点:赏析课文语言,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旨,理解奉献精神,培养奉献意识。知识链接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的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主要作品包括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等、戏剧《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非非集》《幽默五十三》等以及儿童文学、评论小品等。`一、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堕落():(2)装饰:(3)点缀():(4)繁弦急管:(5)灯红酒绿:(6)贪婪:(7)冉冉():(8)苦煞(9)自豪:(10)污浊: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成语的含义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崇高精神,行道树的形象是无私奉献这一形象,文中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主旨)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讨论(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2)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是深沉?2、自由揣摩交流有疑难的语句(1)“堕落”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悲凉的点缀”?(3)“快乐”和“忧愁”矛盾吗?为什么?3、写作手法作者写的是“行道树”,但我们还会想到身边的其他人和事,这是因为作者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谁能说说文章中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四、拓展延伸同学们,我们身边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行道树一样的无私奉献者,才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地美好。你们都知道哪些无私奉献者呢?请举事例。五、作业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植物,请同学们仿照课文就你喜欢的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写一篇小作文,字数300-400字。《第一次真好》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3、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学习重点掌握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难点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知识链接1、朗读要求: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从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1938年到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微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编辑。《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2、弄懂下面词语的意思。玲珑剔透:具体而微:不可磨灭:回味无穷:3、自由展示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初步感知课文。“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4、所谓“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本文的文眼是:。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2、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3、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