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简介小知识: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历史散文有三种体例.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如《史记》.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jǔ)国和鲁国避难。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杀死,无知自立为君。几个月后,齐臣雍廪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样,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背景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文中“民弗从也”就是指这种征集工作说的);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车战,所以文中又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这种战争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文化常识•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宋)朱熹掌握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1)曹刿()(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弗()敢加也(5)小惠未遍()(6)小信未孚()(7)公与之乘()(8)战于长勺()(9)下视其辙()(10)登轼()而望(11)彼竭()我盈()(12)望其旗靡()(13)夫()战(14)牺牲玉帛()guìjiànbǐfúbiànfúchéngsháozhéshìjiéyíngmǐfúbóFlashӰƬ⒈古今词义鄙肉食者鄙古义:今义:牺牲牺牲玉帛古义:今义:鄙陋,目光短浅。鄙陋,目光短浅。粗俗,低下。粗俗,低下。名词,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名词,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情必以情古义:今义:信必以信古义:今义:实情实情感情,情义感情,情义诚实。诚实。书信。书信。再再而衰古义:今义:忠忠之属也古义:今义:第二次第二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竭力做好本分的事竭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忠诚⒉词性活用下视其辙公将鼓之。名次作状语,俯下。名次作状语,俯下。击鼓进军。击鼓进军。⒉词类活用忠之属也神弗福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忠于。形容词用作动词,忠于。形容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形容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3.一词多义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故公问其故。故克之。请求。请求。请让我。请让我。跟随。跟随。服从。服从。缘故、原因。缘故、原因。所以。所以。4.重点虚词以何以战。必以分人。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凭凭把把代词,指这件事。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助词“的”代词他,指曹刿。代词他,指曹刿。4.重点虚词故既克,公问其故。故克之。其其乡人曰公问其故望其旗靡原因,缘故原因,缘故所以所以代词,他的。代...